作者 / 清凉油
主编/周小九
十点视频原创
每个人身边,都会有一两个“恋爱脑”的朋友。他们容易遇到渣男/女,却舍不得分手。
前两天,我就从朋友那收到了1000块钱的赌金。
我们打赌,如果今年她能跟前任断联,我就给她1000元,反之她就得给我1000元。
结果,不到一个月,我的朋友就跟前男友重新秀起了恩爱,这是他们的第4次复合。
期间,她已被劈腿多次,被伤得千疮百孔。她也明知道对方是个烂人,因为他而情绪焦躁,变得歇斯底里。
她还是选择了跟他和好。
恨铁不成钢之余,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:
分手,为什么这么难?
为什么总是放不下?
很多时候,在一段感情中我们万分痛苦,却不肯放下,只是因为三个字——不甘心。
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霍尔·亚科斯(Hal Arkes)和利物浦大学的卡特琳·布拉Catehrine Blumer)曾做过一个实验。
他们先让人们花100美元,购买密歇根滑雪之旅的票,过了几天又放出消息说,其实价值50美元的威斯康星滑雪之旅,比密歇根的要好玩得多。
等人们去买了威斯康星的票之后,他又告诉这些人,这两次滑雪之旅的时间撞了,只能选一个参加。
结果大多数人放弃了便宜又好玩的威斯康星滑雪之旅,选择了又贵又无聊的那个。
他们认为,选100美元这个只损失50美元,但选50美元的那个却要损失100美元。
因为不甘心投入的100美元,这些人宁愿把时间耗费在一段无趣的旅程。
这就是心理学中的“沉没成本效应”,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,人们会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,做出非理性的选择。
金钱的投入尚且如此,更何况感情。
我的那位朋友,之所以放不下那段糟糕的恋情,正是因为她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几年,全给了这个男人。
遇见这个人时,她22岁,他35岁。
她陪他看电影、帮他布置房间,等他回家,给他做晚饭......最重要的是,他是她的初恋。
恋爱的前两年,因为对方的要求,这段感情一直保持着“地下恋情”的状态。
出于对伴侣的忠诚,这期间虽然几个不错的男生对她示好,她都拒绝了。
哪怕当时男方经常以“单身”的名义,到处撩妹,在各种场合假装跟她不熟,她都以“爱”的名义,全盘接受。
每次男方劈腿以后,都会在道歉时给她一些虚幻的承诺和希望。
第一次是曝光恋情,给她“安全感”。
第二次是计划结婚,介绍她给他的父母认识。
第三次是说她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,如果离开她自己就是个废人……
这个男人的每一次“回心转意”,都变成了“他还是爱她”的印证。
就这样,他们的关系维持了4年。
这期间,所有的爱、恨、不安、委屈、愤怒、羞耻、希望和错过那些恋爱机会,都成了这个朋友的“沉没成本”。
到了后期,面对伴侣的劈腿,她与其说愤怒,不如说是不甘——他越是出轨,她就越想付出更多的爱,来抓住这个男人。
恋爱曝光后的这两年,很多朋友都劝过她分手,但她就像赌徒一样,在这段感情里不断地“加码”。
“我大概不会再爱上别的人了”,这是她最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。
在旁人看来,这种“赌徒心理”很不理性,但到了她那里却变成了“最优的选择”。
亚科斯教授曾以一句话来总结他的实验:“人生中90%的不幸,都是因为不甘心,这是很多人不懂得及时止损的原因。”
你什么时候决定放弃一个人?
知乎上有个问题:哪一个瞬间让你下定决心分手。
其中一个回答获得了3.2万个点赞:那天我在路上看到一颗奇怪的树,却没想要告诉他。
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,TA会潜伏在我们每一个心念流转的瞬间。
当这种感情不复存在,即使在恋爱中,也会感到孤单。
可很多时候,人们明明已经不爱了,却不愿去结束一段关系。
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在《断舍离》里提到过三种“无法放手”的人:
执着过往型:他们珍藏了很多以前的相册、信件、纪念品等旧物;不愿意直面现实,总是沉湎于过去快乐的时光。 逃避现实型:因为工作繁忙,整理家务的事情总是推后进行,乱七八糟的家让人心情也很糟糕,就更不愿意待在家中,陷入了恶性循环。忧虑未来型:总是担心“没有某个东西会发愁”,总是不停地为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未来事件储蓄物资。点击图片,加入「十点听书会员」,即可收听全本书的内容。
就像山下英子在《断舍离》中所说: “不管东西有多贵,有多稀有,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,才够强大。”
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封面来源:《荞麦疯长》剧照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作者:清凉油,一个能顶半边天的孤寡中年少女。本文由十点视频原创首发。
十点视频,600万人的文艺生活平台,陪你看见更温暖的世界。
点击下图,阅读更多推文点个在看
低质量的婚姻,不如高质量的单身
↓ ↓ ↓